任城资讯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死亡之海”中的神秘之地:达里雅布依乡,是中国最难抵达的村落

2022-10-10/ 任城资讯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死亡之海的绿洲茫茫沙海中,即使是漫天黄沙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曾经的丝绸之路隐藏的则是一段段令人记
2484分类目录 https://www.2484.cn

死亡之海的绿洲

茫茫沙海中,即使是漫天黄沙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曾经的丝绸之路隐藏的则是一段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故事和传说。

在以死亡之海著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数千年的风沙也没能吹散这里的奇异景色。

漫天黄沙之下,深入腹地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性沙漠,光是见到每天的风沙就知道这里的沙丘变化有多大了。

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只比德国小一点,沙漠则是塔里木盆地的一部分,全长1000公里,宽为400公里。

丝绸之路的南路从这里经过,两条支线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部和南部边缘。

过去不少旅行者或者商人都视图避开这处干旱的荒地,但每天的沙丘变化也让人们常常迷失自己的方向。

这里的沙丘变化幅度非常大,最低18米,能长至91米高的沙丘。

遇上大风天气,漫天的黄沙构筑的沙墙足以将人活埋不见踪影。

因为地处喜玛拉雅山的背面,这里常年属于寒冷的沙漠气候,另外该地与西伯利亚寒冷的气团相对接近,冬季最低的温度可以降至-20℃。

到了夏季,温度剧烈上升可以达到40℃以上。

另外,由于沙漠化的影响,当地部分沙漠地区还在不断扩大,沙子甚至包围了周边的农场和村庄。

正因如此,过去想要穿过这片沙海也十分困难,但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路线,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绿洲的存在。

曾经的商队便是在这里寻求一丝慰藉,绿洲部分与许多古代文明十分接近。

西北是阿姆河盆地,西南处是阿富汗山口,通往伊朗和印度,而东部则是中国。

绿洲南部有喀什、米兰、尼雅、和田,北至库车、吐鲁番,东至楼兰、敦煌。

到了今天,生活在当地最多的便是新疆的同胞们。

由于不少古城已经荒废,或者称为废墟,当地的人文风情与这里的荒漠一样,凄凉,但却带有一丝异域的美感。

在相关的考古遗址中,遗留下来的古迹将人们带去了吐火罗,早期的希腊。

当地还有印度佛教的影响,甚至还有来自4000年前的木乃伊。

塔克拉干地区后来居住着突厥民族,从汉朝开始,塔克拉玛干便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且是横跨中亚地带的重要经贸地区。

因为过去人们的社会活动,突厥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古城的过去

如今经过千年的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绿洲地带主要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生活在这里。

1895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这里寻找珠宝,当时不少人都相信曾经的丝绸之路会有财宝埋藏在沙子底下。

斯文在翻过沙丘,穿过绿林后,意外发现了曾经的文明。

后来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记录了关于当地的相关记录,这里也被称为“达里雅布”。

事实上这处地方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距离于田绿洲240公里的地方,当地临靠克里雅河尾闾。

如今被人们称作沙漠肚脐的达里雅布依乡,即使在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帮助下,要想来到这里必须经过7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只有越野车才能通行。

达里雅布依乡政府1989年才设立,住户超过360户,有1340多名牧民。

当初对于国内外的不少探险家、研究人员来讲,此地的真实面貌和背景十分陌生,现在则是中国最难抵达的村落。

直到上世纪中期,国家石油开采任务,包括相关的地质勘查活动才完成了对当地的一系列考察。

经过历史考察才发现,这里与100多公里外的尼雅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里雅人的名字也从这里传开。

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太多文字记载克里雅人究竟来自哪里,他们的过去难以得知,现在他们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也没人知道。

由于未知的谜题太多,当地人也被暂时划分到新疆维吾尔族,使用语言也是维吾尔语。

在中国大部分古书里几乎都没有他们的故事,最早将克里雅人记录下来的文字也只有前面提到的斯文。

有说法认为,克里雅人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代,当初人们为了避免战乱翻过了昆仑山来到了新疆。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克里雅人本来就是沙漠中的民族,系当地的原住民。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克里雅人其实来自古城楼兰。

由于需要长期生活在沙漠中,主要交通工具依赖马和骆驼,自然环境又将牧民拉开分散。

当地住房十分有特色,主要使用沙漠生长的胡杨木和红柳枝编织的框架.

用胡杨木做支柱,再将红柳条编织成墙体,房顶铺上一层厚实的芦苇,最后在地面用土沙垒出一块台地。

这样房子也有了,床也有了,还能很好地抵御风沙的侵袭,同时也便于通风。在可能的遗址中,克里雅人最可能接近曾经出土的尼雅遗址。

《汉书》中提到的绿洲很有可能便是尼雅,早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尼雅就是楼兰王国的一部分,后来逐渐消亡迷失在沙海中。

新的未来

或许是受丝绸之路的影响,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还有不少粘土做的印章,官方通令,甚至还有印度早期文字书信。

相关物件可以追溯到贵霜帝国或者受贵霜和印度官僚系统影响的健陀罗移民。

另外此处还有许多汉代的硬币、文件,包括罗马硬币、手杖,吉他这样的欧洲器具。

在1994年的中日联合考古发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类居住遗迹。

其中包括100座民居、墓地,以及动物棚房和花果园。

同时还有生产活动所需要的镰刀、陶罐和庄稼罐子。

同年的中法克里雅河考古中,考古人员在古城发现了多处墓葬群,下葬方式十分特殊。

并且墓中的尸体面貌明显不是汉族,后被认定为欧罗巴高加索人。

过去的回音早已消失,但已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还要继续过日子。

克里雅河地区就这样一天天地度过了历史的时光,来到今天,克里雅人早就习惯了与风沙作伴。

他们的生活质朴简单,食物无非就是烤馕和羊肉。

和好的面团放置在滚烫的火炉中用炭火烤制,羊肉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工,利用胡杨木来清理羊肉的膻味。

手抓饭,或是烤馕配羊肉,这便是克里雅人最常吃的饮食。

想要来到这里,即使是越野车一路也会颠簸不停,就算不晕车的人恐怕脑浆也都被摇匀乎了。

随着沙漠化的家居,当地政府从成立以来便一直在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如今的克里雅人大多都搬出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离开了漫天黄沙的地区,来到了棚户安置房。

在2016年的时候,于田县政府决定对达里雅布地区进行扶贫搬迁,新地点位于100多公里外的新村。

截止2019年,最后一批114户村民离开了沙漠腹地来到了扶贫安置点。

住木草房,喝咸水已经成为过去式,干净宽敞的房屋成为了每户居民的标配,这在过去从来不敢想象。

望向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的生活,如今的克里雅人告别了过去正走向新的开始。

死亡之海的尼雅遗址仍然保留着过去,但今天的人们需要好好生活,黄沙之后,一切都会消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