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投票表决系统 有这样一部影史神作。 豆瓣超200万人打出9.5高分。 电影主人公甚至成为了一个流行文化符号。 它就是《阿甘正传》。 还有另一部影史神作。 豆瓣评分9.2,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印度电影。 它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 两部经典电影,在今年产生了奇妙的交集: 《三傻》的男女主演,翻拍了《阿甘正传》。 带来了今年最重磅的印度电影—— 《阿辛正传》 LaalSinghChaddha 它本该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印度电影。 男主是印度「国宝级影帝」阿米尔·汗。 女主是卡琳娜·卡普尔,继《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两人时隔13年再聚首。 身兼制片人的阿米尔·汗,用了十年时间才谈下《阿甘正传》的改编权。 剧本前后也打磨了十年。 可翻拍版上映后的反响远低于预期。 票房成绩不理想,评价褒贬不一。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竟然在印度国内遭到抵制。 问题究竟出在哪了?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饱受争议的印度版《阿甘正传》。 片头一片羽毛缓缓飘落,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直到羽毛落在拉辛(阿米尔·汗饰)脚边,一段个人史诗拉开序幕。 他拿出一盒印度常见的小吃炸脆球,挤上汁水,送进嘴里。 然后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 「妈妈说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使肚子吃饱了,内心却渴望更多。」 吃完他热情地向周围乘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拉辛的人设和阿甘完全一模一样。 他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 智商不高,有点跛脚,不得不靠矫正支架才能正常行走。 母亲总是鼓励拉辛说: 「不要自暴自弃,神明自有旨意。」 可他在学校总是受人欺负,只有女邻居鲁帕关心他,愿意和他玩。 有一次拉辛被同学追打,鲁帕让他跑起来。 于是奇迹发生了,拉辛跑着跑着直接摆脱了矫正支架。 自从解锁了跑步技能,拉辛的人生也如同开挂般迈上了快车道。 他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并顺利毕业,然后去参军。 在几次大战中全身而退,屡立战功。 退伍后还被印度总理接见,授予勋章。 拉辛为了完成战友的遗志,开办了一家内衣制造厂,并以女神的名字「鲁帕」命名。 结果鲁帕内衣销往全国,他狠赚了一大笔。 功成名就后,拉辛用跑步对抗生活的虚无。 跑了好几年后,成为了举国皆知的名人。 在这个过程中,拉辛的个人经历与印度近代的历史大事发生了重叠。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亲身经历了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 对应到《阿辛正传》中,就成了甘地遇刺,蓝星行动和卡吉尔战争。 火车不断前进,拉辛越讲越起劲,围在身边的乘客也越来越多。 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的傻小子,竟是有名的千万富翁。 当火车到站,拉辛也下车了。 因为在这里等待他的是鲁帕。 和《阿甘正传》的情节一样。 阿甘在被珍妮一次次拒绝后,仍然愿意接受她。 多年过后,拉辛依旧坚定地选择了鲁帕。 两人度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后,鲁帕因病去世。 拉辛来到她的墓前,追忆似水年华,电影至此结束。 《阿辛正传》复刻了《阿甘正传》的叙事模式,再配上阿米尔·汗的演技。 按理说,这部电影的完成度很高。 豆瓣开分7.6,也还算不错。 但。 在印度和美国影迷打分的IMDb,评分却跌至5.2分。 口碑翻车的原因在哪呢? 一方面是宗教原因。 《阿辛正传》上映后,在印度一度遭到抵制。 相关话题#BoycottLSC(抵制阿辛正传)登上推特热门趋势。 因为片中对印度宗教极端主义的批评,引发了不少印度教徒的不满。 这不是阿米尔·汗第一次遇到此等情况。 2014年,他主演的电影《我滴个神啊》就因为揭露印度宗教矛盾,还未上映就遭到印度教徒的抵制。 《我滴个神啊》 《阿辛正传》对印度宗教矛盾的批判更加直白犀利。 电影把《阿甘正传》中丹中尉的角色变成了敌军。 在《阿甘正传》中,丹中尉是阿甘的上级。 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自怨自艾中,得到了阿甘的帮助和鼓励。 最终他成为了阿甘捕虾船的大副,重获新生。 可在《阿辛正传》中,这个角色被彻底颠覆。 穆罕默德本是战役中的巴基斯坦敌军,可拉辛并不知道,看见伤员就往回背。 刚被救下时,穆罕默德甚至想开枪解决拉辛,好在枪里没有子弹。 战后穆罕默德被安置在印度,同样双腿截肢,成日酗酒。 他对拉辛恨之入骨,可逐渐被拉辛的真诚所打动。 后来答应成为内衣厂的合伙人,帮他推销内衣。 这个角色的加入,以及两人的冰释前嫌,讽刺了印度宗教的极端主义。 说明了因宗教信仰差异而生的仇恨和杀戮是多么荒诞。 此外,电影还完整呈现了印度多元宗教间长久以来的冲突: 1984年,反锡克教大屠杀; 1992年,印度教极端组织强行拆毁巴布里清真寺; 2008年,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这件事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孟买酒店》; 2011年,孟买「7.13连环爆炸案」。 这些事皆因宗教矛盾而起,导致诸多无辜民众遇难。 当年在甘地遇刺后的骚乱中,拉辛的母亲带着他四处躲藏。 甚至剪掉了他的头发,以掩盖他的锡克教背景。 在大学期间,每逢宗教冲突,母亲都要打电话告诫他不要外出: 「因为外面在闹疟疾。」 后来,当穆罕默德问起拉辛,「你为什么从不祈祷」。 拉辛回答说: 「因为母亲告诉我,宗教是导致疟疾的罪魁祸首。」 电影借主角拉辛之口,将印度宗教矛盾视作传播病毒的媒介和挑起战争的源头。 对于一个教徒众多且信仰狂热的国家,这样的立场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就算有前车之鉴,阿米尔·汗还是选择勇敢地表达真理。 如果说宗教原因招致的差评,只是极端群体的恶意攻击。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无法回避的抄袭问题。 通常所说的翻拍,是指针对同一个故事,进行恰当的本土化嫁接。 《阿辛正传》饱受争议的一点是「逐帧翻拍」。 人物的站位,画面的构图,以及剪辑的时机都原封不动「抄袭」了原作。 最典型的是拉辛奔跑的几个镜头,查重率百分之百。 《阿甘正传》(上)&《阿辛正传》(下) 两人坐在树上,拉辛教鲁帕倒挂。 这一段也是直接照搬《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上)&《阿辛正传》(下) 以及在战地接受长官训话的镜头。 阿米尔·汗回答问题的神态和语气,俨然汤姆·汉克斯异地登录。 《阿甘正传》(上)&《阿辛正传》(下) 还有在战地医院里,拉辛和穆罕默德的初次对话。 再对照阿甘和丹中尉,那两根冰淇淋谁看了不说一声「李逵和李鬼」。 《阿甘正传》(上)&《阿辛正传》(下) 就连拉辛后期的大胡子造型也直接照搬了阿甘。 类似的场景还有不少,不能说似曾相识,只能说一模一样。 看多了就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拙劣感。 国外网友的评价一针见血:这是一次「cheapcopy」。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粗暴的临摹,《阿辛正传》也并非毫无看点。 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优于原作。 尤其是女主的人物塑造。 《阿甘正传》中的珍妮像一个工具人,只为衬托阿甘的单纯与执着。 她受到彼时美国嬉皮文化,毒品泛滥和自由恋爱思潮的影响,每逢变故就会从阿甘身边消失。 而鲁帕身处欲望和权力交加的宝莱坞。 她为了成名,给黑帮老大当情妇,甘愿被导演潜规则。 她们都是悲剧人物,但《阿辛正传》赋予了鲁帕反抗精神,使其更加鲜活,更加独立。 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鲁帕看到拉辛家的帮佣在殴打妻子,她立刻冲过去教训了帮佣。 因为她回想起在黑帮老大身边的遭遇,以及被父亲家暴的童年。 拉辛与阿甘也略有不同。 拉辛没有对标阿甘的白人身份成为一名高种姓印度人,反倒是来自锡克教群体。 基于这个身份,拉辛在历史大事件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甚至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意识,必须通过电视才得知。 右下角写着B8CNEWS 而阿甘作为「美国梦」的化身,他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推动者。 拉辛身上所折射的价值或许没那么耀眼,但是更符合「小人物叙事」。 他的人物弧光更加聚焦,更加饱满,也更加令人信服。 他想要的不是改变世界,只是好好活着。 始终保持善良和正直,总会绽放光芒。 总的来说,《阿辛正传》是一部充满遗憾的电影。 任何一个国家的近代史,用「阿甘正传」的叙事模板拍出来都是一出平民史诗。 比如有「中国版阿甘正传」《蛋炒饭》,「韩国版阿甘正传」《国际市场》。 黄渤主演的《蛋炒饭》 《阿辛正传》本可以成为又一部经典。 可是为了求稳打了一张「半抄袭」的安全牌,导致本土化不够彻底。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把「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中的「巧克力」强行替换成了「油炸球」。 这也让《阿辛正传》最终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巧克力味的油炸球。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全文完。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