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资讯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奥运冠军陈晓敏: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以399万卖掉所有金牌

2023-07-21/ 任城资讯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举重决赛上,中国选手陈晓敏与俄罗斯选手波波娃的较量牵动着台上台下每一位观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举重决赛上,中国选手陈晓敏与俄罗斯选手波波娃的较量牵动着台上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

在万众注目下,随着陈晓敏一声断喝,成功举起130公斤的重量,将奥运奖牌收入囊中。

然而这些象征体育精神且来之不易的奖牌,最终却被陈晓敏以399万的价格拍卖,她甚至还举家跑到了国外。

对此陈晓敏却表示“我觉得,这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那么陈晓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她身上有着哪些传奇?她为什么要用卖掉金牌呢?在此之后她又有哪些“惊人”之举呢?

农村生活,坚毅性格

1977年,彼时的中国还处于十年动乱后的徘徊时期,不论是社会生产还是人民生活都等待着重启和发展。

而陈晓敏就出生在这一时期,1977年广东鹤山的一个农村,一家人忙前忙后。

因为家中即将有一名孩子诞生,这对于陈家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不久随着孩子的一声啼哭,一名女婴呱呱坠地,一家人悬着的心在此刻也终于落了地。

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快乐,不过彼时陈家的条件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贫。

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恢复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还相对较为落后。

夫妻二人也只是靠农活那点微薄的收入供给家用,陈晓敏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因为当时农村思想还相对较为传统,旧时代“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思想也同样影响着陈家。

陈家先后养育了6名儿女,这对于原本清贫的陈家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因为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多了,仅靠农活那点收入很难维持家中的生计,陈家经常是入不敷出。

为了能使一家人正常生活,父亲在农闲时偶尔也会外出打工,以此来贴补家用。

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养育子女的辛苦仿佛压在父母脊背上的大山,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一切陈晓敏都看在眼里。

作为家中的老二,懂事的陈晓敏便决定扛起家中的大梁,试着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庭工作,以此来减轻他们的压力。

于是年幼的陈晓敏便试着上山挑水,承担一些家务,挑水的工作对于一名孩子来说是十分辛苦。

陈晓敏每天都要提着水桶往返于家与水井之间,去得时候还好,回来的时候由于重量的激增,陈晓敏只能摇摇晃晃、边走边歇。

刚开始陈晓敏只能提小半桶水,随着年岁日长,渐渐地一桶水对她来说也不在话下。

周围的邻居看到后都感叹:“陈家的二女儿真懂事,这么能吃苦的女孩可不多见啊!”

也许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造就了陈晓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磨炼了她的意志。

可是由于长期帮忙操持家务,做着劳累的工作,加上每天也吃不上什么好饭,12岁时陈晓敏虽然力气惊人却只有29公斤。

到了上学的年纪,陈晓敏也进入了村小学学习,正好碰见当时的一名体校教练来学校挑选苗子。

教练只一眼就从一群学生中看到了陈晓敏,教练见她孔武有力并且眼神坚毅,于是便对她发出了邀请。

没有经历过此事的陈晓敏对此不置可否,便回去询问父母的意见,父母听到后便恍然大悟地说:

“对啊,咱们家晓敏确实力气惊人,练体育也是条出路,我相信她一定可以的!”

自此陈晓敏便踏入了举重领域,由于性格坚毅,力气又大,陈晓敏在训练中特别能吃苦。

当许多同龄学员因为高压的训练失声痛哭时,陈晓敏却默默坚持,她经常因为锻炼举重憋得脸通红,甚至出现肌肉疼痛。

因为对举重有着颇高的悟性加上努力的训练,陈晓敏不久便被选入省队,在此之后她便更加刻苦努力。

有一次陈晓敏在训练中不幸出事,导致左腿神经出现严重的拉伤,当时队内的保健医生见情况严重便紧急将她送到医院。

医生看了她的病情后告诫她要好好休养一段,可是陈晓敏怕父母担心,却一直将此事隐瞒,直到后来她的父母才知道。

凭借着勤奋好学,1992年的时候,年仅15岁的陈晓敏便被选入了国家队。

那么陈晓敏又将创造怎么样的奇迹?在此过程中她又遭遇了哪些挫折和困难?

流血拼搏,圆梦悉尼

在这段时间里陈晓敏成绩突飞猛进,一举拿下了七运会冠军,并创造了世界纪录。

当家里人在电视上看到陈晓敏夺冠后,便情绪激动地跑到外面大喊:“我们家小敏出息了,拿冠军了!”

从1993年开始,陈晓敏便逐渐展露锋芒,不只囊括多项赛事的金牌,并且在举重历史上创造了新纪录。

1994年陈晓敏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同年的亚运会上她获得59公斤级比赛冠军。

1995年,陈晓敏获得世锦赛59公斤级冠军,第二年获得亚锦赛59公斤级冠军,并在同年的世锦赛中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1997年,陈晓敏再次在当年亚锦赛打破纪录,获得该级别三项冠军。

正当她走上巅峰之时,却因为兴奋剂风波沉沦了两年,这两年也成了她人生的至暗时刻。

不过性格坚毅的陈晓敏并没有就此沉沦和荒废,离开国家队后她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及良好的竞技状态。

终于在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之后她再度回到了国家队,为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紧张备战。

在这期间,陈晓敏每天都进行着高强度训练,这也使她的身体承受着极大的负荷,再次形成了严重的神经压迫。

这时候的陈晓敏有时甚至痛的连走路和穿衣都十分困难,医生也是多次警告,再这样下去会有瘫痪的风险。

可是2000年是女子举重首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在奥运场夺冠是每一个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终极梦想,陈晓敏又怎会舍得因此放弃。

于是在休养之后她便逐步开始恢复训练,将举重的重量慢慢增加。

在选拔赛阶段,为了让陈晓敏获得最好的治疗,上面为她请来了权威的骨科专家,专家在看过陈晓敏的伤情后决定使用消炎药和麻醉药进行注射。

可是由于注射要深入到神经,所以给陈晓敏使用的是最长的针头。

当针头深入神经的那一刻,钻心的疼痛使得陈晓敏痛的说不出话来,只能抓着传单默默忍受。

可是为了能够参加奥运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陈晓敏依然选择了坚持,挥洒汗水训练,忍着剧痛治疗。

就是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以及对金牌的渴望,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的举重中,陈晓敏一举杀到了决赛。

她的决赛对手是俄罗斯选手波波娃,波波娃同样是一名实力强劲并且毅力非常高的对手。

这场较量也是十分的精彩,当时波波娃二举成功举起了102.5公斤的重量,第三举更是成功举起107.5公斤,这引起了全场的欢呼。

然而在陈晓敏上台后果断选择了112.5公斤,此数字一出全场震惊。

因为在之前的陈晓敏刚刚平了世界纪录,112.5公斤在当时这一级别还是前所未有的成绩。

然而不久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传来,陈晓敏成功打破了世界纪录,同时领先对手5公斤。

在接下来的挺举中,陈晓敏成功举起130公斤的重量,领先波波娃7.5公斤。

而波波娃也是可敬的对手,她选择挑战135公斤,然而二举、三举都失利了。

随着杠铃重重地坠落在地面,陈晓敏以绝对的优势击败波波娃一举获得奥运会金牌,也实现了大满贯。

此刻的陈晓敏年仅23岁,这一刻她喜极而泣、泪眼婆娑,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只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努力付出的回报,更是对自己的认可。

当她站在领奖台上,听着豪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陈晓敏再度哽咽了。

不过这一刻也成了陈晓敏在举重赛场上的最后一次荣光,在第二年她便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陈晓敏甚至还将象征荣耀的金牌拿出去拍卖,除此之外她的许多行为都饱受“诟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铅华洗尽,珠玑不御

在赛场上发光的陈晓敏在场下时刻承受着病痛的折磨,高强度的训练已经将她的身体摧残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

也正因为如此,陈晓敏不得不告别她热爱并为之奋斗许久的举重事业。

退役后的陈晓敏回归了普通的生活,不过她并没有放弃提升自己,她开始攻读法律,并且成功拿到相应的学位。

之后的她更是爱上了公益事业,为了能够给群众办些实事,陈晓敏进入了《羊城晚报》工作。

陈晓敏在此期间组织策划了许多助民安民的公益活动,这让陈晓敏重新收获到了快乐。

与此同时她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2005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共同见证下陈晓敏与自己的男友伍丹正式结为了夫妻。

伍丹原是体育队的一名按摩师,1997年的时候在机遇巧合下二人相识,伍丹自此便开始了对陈晓敏的追求。

在陈晓敏陷入低谷的那两年时间中,伍丹一直默默地守护在陈晓敏的身边,甚至帮陈晓敏从老家转运摩托车,并且每天接送陈晓敏上夜校。

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平凡与付出中,二人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陈晓敏受伤的那段时间不只承受着伤情的折磨,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二十出头的女孩子,这压抑的情绪憋在心里无处释放。

这时候陈晓敏就会和伍丹通话,电话里她在伍丹面前痛哭流涕,伍丹则是不断安慰鼓励陈晓敏,同时立刻奔赴北京,帮陈晓敏按摩、陪她散心。

正是有了伍丹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使得陈晓敏重新振作,快速恢复了起来,二人也因此确定了关系。

婚后的二人生育有一个儿子,陈晓敏非常享受家庭生活,常常会带着孩子出去玩,陈晓敏婚后的生活平淡且美好。

然而在2003年的时候,陈晓敏的一个行为却引起巨大的轰动,她竟然将自己的奥运金牌拿出来无底价公开拍卖。

这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最终这枚象征无上荣誉的奥运金牌被一家酒店以128万的价格拍的。

后来陈晓敏又相继把她的其他金牌尽皆拿出来拍卖,最终以399万的价格卖掉了所有金牌。

但是许多人都对陈晓敏这个惊世骇俗之举表示不解,认为她是在出卖自己的荣誉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把奥运精神同金钱挂钩。

后来人们才知道她低调的把这些钱用在了公益事业上,在自己的家乡捐助建造了一所希望小学。

再之后,一则陈晓敏全家移民澳洲的消息,在此引起人们的热议,许多人纷纷对这种行为表示感慨,认为陈晓敏出了名后便忘了初心。

后来根据新闻报道才得知陈晓敏旧伤复发,每天都要忍受伤痛的折磨,为此就移居到了澳洲,那边气候温和适宜休养,也算为陈晓敏做了澄清。

这就样,经过这两件风波后,陈晓敏也渐渐被许多人淡忘。

2016年因为一场比赛陈晓敏再次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不过她得到的更多的是质疑、非议和诟病。

原来陈晓敏通过丰胸等多种方式进行塑形整容,出现在了第十届中国胸模大赛的舞台上。

陈晓敏一现身胸模大赛便引发很多人的批评,她们无法相信眼前的人是曾经的奥运冠军,认为陈晓敏参加这种比赛完全是自毁形象、博人眼球。

对于陈晓敏退役后的种种风波,有记者采访时曾经问她对自己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陈晓敏却十分坦然地说:“我觉得这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如今的陈晓敏举家居住在澳大利亚,在那里生活、休养,有人说她在那里生活的很快乐。

不过陈晓敏虽身在澳洲,却始终没有变更国籍。

也许,和过去相比陈晓敏最大的改变就是活得更自我了。

结语

“我愿做一枚白昼的月亮,不求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潮浪。”

当陈晓敏卖掉金牌用于公益时,她已经活的十分透彻了。

奥运精神不是用区区金牌就能代表的,浮华在她面前已然成为过眼云烟。

人们总是以严苛的标准和眼光去要求那些站在过顶峰的人,却忘记了人各有所难,也有各自追求幸福、选择生活的权利。

陈晓敏已主动褪去冠军光芒,她无碍于别人,而是追求自己的生活,相信在生活中她同样可以闪光。

作者:然若编辑:CY


策驰影院 http://www.cdsmjx.c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