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也不免跟它打交道。 在我国银行基本都是国家所有。 所以,很多时候公众的闲钱都会放到银行,所以大家还是很放心的。 而今天我们同样讲述一件有关银行业务的事件,也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跟银行之间打交道,要学会维护自我的利益。 大闹银行的老太太 2012年的一天,云南某中国人民银行网点,一位姓徐的老太太情绪激动地跟该网点工作人员起了争执。 争执中不满的老太太竟然用随身携带的拐杖准备敲打前来劝说的工作人员。 待工作人员躲避后,气愤地看到老太太竟然直接将大堂门口的玻璃给敲碎了一块。 没有办法,见老太太谁都无法劝服,且情绪激动,行为暴躁,工作人员只好向警方报案处理。 那么老太太为何会跟银行方面有这么大的冲突? 起因还是因为一则多年前的存款问题。 既然是在该银行存有钱款,那么就应该到期之后给人家兑付,这没什么可争议的。 事实上,没有人将重点关注这个方面,而是双方对于到期该兑换的金额出现了争议。 原来,徐老太手中拿着一张59年之久的整整5万元存单,该存单早就到期了。 当然,即使是已经到期了,那么只要还在银行,没有兑付,银行自然还会付利息,这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银行只愿意给徐老太兑付50元钱。 你没有看错,就只有50元,不是50万,更不是500万元。 而就这50元,还是银行方面站在客户方面考虑才多兑付的。 实际上按银行方面规定来说,徐老太这笔长达59年的5万元存款只能拿到本息20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有些气愤难当,甚至觉得银行是不是耍无赖。 人家存了将近60年的5万元存款,到头来竟然给人家50元,这难道不是“光明正大”的抢劫吗? 其实,这事还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回事? 银行确实也是按照国家规定来的,并没有公众想象的那番,那么徐老太这笔钱是怎么回事? 为何存到银行这么多年不涨反而还缩水了?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 勤家耐劳的儿媳妇 徐老太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小时候因为国家处于旧社会之中,生活条件非常艰难。 等到了49年建国之后,因为国内开始步入和平的年代,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好起来了。 但有过小时候的痛苦记忆,对于苦难徐老太是有着深刻体会的。 50年代左右,她结婚成了家。 一家人省吃俭用,再加上丈夫也比较吃苦能干,因而家庭不仅在满足平时花销的情况下,还额外多出来一部分闲钱。 那个年代,但凡有点闲钱,人们的意识里都是想要换成米面,油之类的,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硬通货,情况紧急时,有钱也买不到。 但徐老太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瞄上了当时的国家银行。 她听人说只要将钱存到银行,不仅本金可以保证安全,还可以“像猪仔一样,可以下小猪仔呢。” 这在当时的徐老太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因此,她不顾家里婆婆跟丈夫的反对,执意将当时家里的5万元钱存进了银行。 当时银行工作人员给她办理好存款业务后,给了她一张存款凭证,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保管好存款,这可是将来用来领钱的证据。 因此,回到家后,徐老太便将存款凭证小心地放置在一个隐秘的盒子里,放到柜子里锁好。 此后,一家人像往常一年生活,甚至都忘记了还有这笔钱款的存在。 直到几年后,徐老太的丈夫无意间提起这档事来,她才回过神来,赶紧去找那张存款单据。 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无论怎么找,她们都没有能找到那张存单,别说柜子里,就是家里各处都差点翻箱倒柜好几遍,还是没能找到那张存单。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她们也就认了,权当没有这回事,一家人照常生活着。 此后,长达几十年里,一家人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期间,徐老太的婆婆走了,家里的丈夫最后也走了,只剩下她跟儿子还有儿媳妇一家生活。 直到2001年,徐老太的儿子有了新的住处,一家人才考虑从这里搬走,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在收拾家里沙发桌椅的过程中,在桌子的夹缝里,那张消失多年的存款单据又出现了。 儿子发现后,便看着有些银行存款证明,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凭证,只好赶紧交给母亲鉴定是否真假。 这一下,徐老太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她当年存下那笔钱的证明。 她非常纳闷,为什么当年将家里翻了遍都没能发现,怎么现在竟然出现了? 但既然有了,她也就没有多想,于是,她赶紧拿着存证到银行去取出这笔钱。 毕竟,这不是一笔小钱,按照她的想法,这么多年过去了,本金跟利息一定不少了。 但结果却大为出乎她的意料。 5万元变成5元 徐老太拿着凭据找到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看到老太太手里的存款凭证后,都非常感到纳闷又惊奇。 因为她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类型的存款凭证,但直觉告诉她们这不像是假的。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拿着凭证找到了银行行长,还别说,领导就是领导,行长一眼就看出这是早在建国初期第一批货币的存款凭证,肯定是真的,这没有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么长时间了,谁也一时半会无法算清楚到底该兑换徐老太多少钱。 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好告诉徐老太让她回家去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续她们会尽快地算清楚,然后再联系她来办理。 看到工作人员的态度,徐老太放下心来,毕竟,这笔钱没有打了水漂,国家还是认的,于是,她也就心满意足回去了。 很快,银行便通知徐老太过来办理兑换事宜。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银行表示,只能给徐老太兑换20元钱,而且这还是银行方面为客户利益考虑的结果。 5万元钱到如今只换来5元钱,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觉得无法接受,想必大家一开始也会觉得是不是银行方面故意想要赖掉这笔钱啊? 其实,倒不是这个原因。 真正的原因出在货币的比率方面,熟知我国货币历史的人都知道,建国后国家第一批发行的货币面额都比较大。 1000元,5000元,10000元都有,而徐老太这种是属于最大的,面额为50000元钱。 后来货币改革,人民币面额也相应变小了,1分钱,2分钱,5分钱比比皆是,1元钱都称得上巨款了,1分钱真可以掰成两半花。 那么这也就可以看出当初徐老太的5万元钱。 并非我们现在想象的现如今的5万元钱,更不要说80,90年代了。 那么这也就不难得出银行只能按照过往的规定来换算,最后得出之前的5万元劵到如今只能算作5元钱,那这么多年下来,本金加利息也不过20元钱。 虽然能够解释得通,但在徐老太看来,这肯定难以接受啊。 毕竟,在过去就是5万元钱能买多少东西。 而现如今5万元钱又能买来什么东西,可以说跟以前比,这种购买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因此,她没有接受银行方面的方案,双方没有谈妥,事情也就不欢而散了。 徐老太虽然憋了一肚子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家继续过她的生活。 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到了2012年,徐老太的家里出了大事了,儿子因为患病住进了医院,急需一笔钱用来治病,而家里的积蓄根本无法应对,情急之下,徐老太又想起过去那笔存款。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决心,她再次来到银行,要求银行按照当初存款上的数额给她如数兑换,利息什么的她也就不计较了。 但很显然,银行方面是不能答应这种情况的。 于是,双方再次发生了矛盾,而这次徐老太没有妥协,她情急之下开始用手里的拐杖试图攻击工作人员。 未果后,竟然一气之下将银行的大门给敲碎了一块。 无奈之下,银行只得将警方找来处理这件事情。 最终的妥协 警方到来后,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毕竟,银行有人家的规定,他们也不能干涉人家的工作。 于是,只好对徐老太好言相劝,希望老人家能够接受这个结果,虽然这个事情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最后,一番相持下,徐老太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答应银行的做法。 而银行也出于客户考量,最终给了徐老太50元钱。 事情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虽然这个结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觉得有些无法接受,而银行方面也肯定认为自己按规定办事,也问心无愧。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这种事情还不断出现过。 比如东北吉林的一位杨姓大爷,他曾经于1989年存入银行1千元整,当时银行承诺存满三十年后,本金加利息,杨大爷可以得到整整36万元。 可想而知,面对这个巨额的诱惑,杨大爷狠狠心就存进去了。 毕竟,那时候的一千元也并不是小钱,但谁知道,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盼到存款日期到了,银行方面却告知他,只能取出4千元钱。 36万元变成4千元,换成谁谁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但银行方面也有说的,因为当初杨大爷选择的那个存款项目后来没有了,那么杨大爷这笔钱也就只能按照固定存款来算,最终本金加利息也就只能给到4千元。 虽然,杨大爷有再多的不满,但银行方面确实有这个规定,至于没什么中间变换存款方式,杨大爷没有知晓,银行表示由于联系不上杨大爷,因此也就只能按照最新的政策处理。 而最后,杨大爷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解释。 尤其是一些时间比较久的合同,一定要看看有没有其它规定,以防中间银行变换了业务自己还不知晓。 如果中间可能有变动的可能,也要看看合同是否是经过本人同意之后才可以生效。 否则,极有可能会在变动的情况下客户自己毫不自觉。 毕竟,银行工作人员都是给国家工作的,如果一旦联系不上客户,谁也不会主动非要找到客户解释清楚。 结语 任何国家单位其实本质上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虽然一些国有控股企业也需要盈利,也按照市场规则在运行。 但放到客户身上,还是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多为客户利益考虑一些。 只有这样,我想有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矛盾就可以不再发生,那么老百姓的幸福感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提升。 湖北营养师报名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